辽宁6位新院士创新成果彰显科技大省实力
- 来源:辽宁日报
- 时间:2023-11-29 09:30:30
近日,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名单公布,辽宁有6人当选,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本次我省增选人数位居全国第4位,为近年来最好成绩。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李殿中、大连理工大学郭旭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李殿中
李殿中现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院党委委员、研究部主任,长期从事高端装备金属结构材料及加工技术研究。他提出了钢中氧致通道偏析和“双低氧”稀土钢的学术思想,建立了可视化铸锻方法,发展了特殊钢大型构件洁净化、均质化和形性调控的基础理论,发明了低氧抑制偏析和金属构筑成形等原创关键技术,成功应用于盾构机、核电机组等国之重器核心部件的加工制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大连理工大学郭旭
郭旭现任大连理工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教授,工业装备结构分析优化与CAE软件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国际结构与多学科优化学会副主席等职。他长期从事计算力学、结构优化、固体力学研究和CAE软件研发,在相关领域作出了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贡献,产生了重要学术影响。其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新一代载人飞船、“祝融号”火星车、大推力火箭发动机、月球车等国家重点发展装备研制。
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于海斌、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朱教君、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刘永泉、辽宁大学潘一山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于海斌
于海斌现任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院长。他长期致力于工业控制网络技术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强实时高可靠工业控制网络的设计方法与调控理论,攻克了现场总线、工业无线和网络协同制造等自动化系统核心技术,改变了国家重大工程中总线仪表长期“缺芯”的局面。他牵头制定了工业无线国际标准,使我国拥有了国际参与权;研制出支持按需定制生产的网络协同制造平台,为我国装备制造和能源开采等关键行业提供了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系统,为保障产业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朱教君
朱教君现任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防护林生态和林业生态工程研究。他面向国家重大生态工程建设需求,瞄准如何实现防护林功能高效、稳定、可持续等前沿科技问题,以全球最大的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三北工程)为主体,历经36年,传承创新了防护林培育-建造-评估理论与技术体系,推动了应用生态学学科发展,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撑。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刘永泉
辽宁大学潘一山
潘一山现任辽宁大学党委书记。多年来他一直从事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研究,在冲击地压发生理论、防治技术装备和工程应用等方面取得系统性、开创性成果。提出了冲击地压扰动响应失稳理论,先后攻克浅部、深部和高瓦斯矿井冲击地压治理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研发了冲击地压预测防治成套技术与装备、冲击地压瓦斯突出复合动力灾害一体化预测防治关键技术与装备、冲击地压吸能防冲支护技术与装备。授权发明专利41件,制定并发布6项冲击地压国家标准。
6位新当选院士表示,将以新当选院士为新起点,不忘学术初心、牢记科研使命,勇于创新突破、攻坚克难,带好科研团队,培育集聚更多人才,努力在各自领域取得更多新突破,为推动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贡献。
本组照片均由本报记者徐丹伟 摄
(辽宁日报 记者:王笑梅)